第五十七回 万变不离开其宗

作者: 来源: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30日【字体:

    事实上,自明代洪武年间阿井基本废弃后,阿胶生产中心几易其地,从阿城镇到东阿镇,民国时期济南也曾鼎盛一时,到如今的东阿城关镇,都曾各领风骚数百年。

    看起来杂乱无章的阿胶生产中心迁移图,如果标在山东地图上,就会发现两个有趣的现象:第一,都不脱东阿之水——或者说济水伏流——水系;第二,现在的东阿城关镇恰恰立足于历史上三个生产基地的中心地带。

    那么,是不是因为阿井废弃,唐宋之后阿胶的贡品地位不复存在呢?

    答案是否定的。明天顺年间《重修阿井记》碑文里说:“厥味甘美,临境汲以熬胶,岁贡国事弗歉”,清孙星衍著《岱南阁记》卷二《重修阿井碑记》也载“今县每岁煎胶入贡,与古不异”。

    阿胶生产中心的迁移史,实际上就是寻找充沛水源的迁移史。因为熬胶需要充足的水源,随着阿井的淤废,人们不得不另找熬胶水源。

    新水源必须与阿井水“清而重,性趋下”的品质相似。东阿镇的狼溪河与济南的泉水,显然满足了这一条件。

    《历城县志》记载道:“七十二名泉,泉泉皆齐渎,近源著泺水,远源溯王屋”。阿井水本是源自泰山、太行两山的济水伏流,与济南泉水一脉相承,其性硬质重,只是一个是伏流,一个是地表而已。

    按照陈修园的说法,东阿之水是“济水之伏流,伏见不常,泉虽流而不上泛,犹如伏脉中之静而沉者,过此则其水皆上泛为川,且与他水乱而不纯矣”,很显然,狼溪河与济南泉水都有“过此则其水皆上泛为川,且与他水乱而不纯矣”的缺点,但考虑到当时的技术条件,狼溪河与济南泉水依然是相当不错的替代水源。

    乾隆时,江苏常熟人王应奎在《御南随笔•续笔二》描述了当时的盛况:“东阿城中有狼溪,欲煎胶者,须以乌驴皮浸狼溪中百日,刮净毛垢,汲阿井水熬之。火用桑柴,三昼夜始成”。

    明人刘述金的记述则更加细腻:“大锅七口,乌驴皮用牡者。皮入水已化,则每日递减一口,聚其融化之极者,止得一口,搭于架上,任其顺下而不断,凡四昼夜,胶乃成”。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