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阿胶与达官贵人的不解之缘
宋代梅尧臣《刘成伯遗建州》诗云:“玉斧裁云片,形如阿井胶。”阿胶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宝”。阿胶不仅补气养血,而且还能和中益气,为滋补佳品,被我国最早的医药文献《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明代医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中称为“圣药”。《医宗金鉴》中亦有“参茸人方,如君临天下,君无儿戏,非病勿服。”而阿胶“性平味甘,虚寒血亏者宜久服之,本固自无忧吝”的记载。其性平甘缓,可长期服用。自古以来,阿胶一直是人们滋补强身的首选之晶,并与历史上许多达官贵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杨贵妃字玉环,道号太真,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与西施、王昭君、貂蝉并称为中国占代四大美女。其善歌舞,通音律,聪明过人,身材丰腴,姿容绝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曾用“温泉水滑洗凝脂”形容她的玉肌花容。传说其保持美貌的秘诀之一就是常食美容药膳——“阿胶羹”。
小贴士:杨贵妃的美容药膳
用阿胶250克、核桃肉150克、,黑芝麻150克(炒熟)、黄酒(香雪酒)750克、冰糖250克,将黑芝麻与核书L仁研碎备用,再将阿胶浸在黄酒中泡10天左右,连同黄酒一起放在陶瓷容器中隔水蒸至阿胶完全熔化,,将黑芝麻等放入搅匀,蒸至冰糖溶化即可。蒸好的阿胶冷却后成冻状,每日2匙,开水冲化食用。常食可养血润肤,使皮肤细腻光滑、富有弹性,头发乌黑,容颜俊美。
杨贵妃服食阿胶养颜这一传说也有诗为证:
铅华洗尽依丰盈,雨落荷叶珠难停。暗服阿胶不肯道,却说生来为君容。
这首诗录自《全唐诗》之《官词补遗》卷5,诗中明确指出,杨贵妃美貌倾城的奥秘就在于服用阿胶。此外,亦有诗云:
虢国夫人娥眉长,酥胸如兔裹衣裳。东莱阿胶日三盏,蓄足冶媚误君王。
上诗出自明代朱克生《秋舫日记》之《莞尔唐史》,说杨贵妃的姐姐为了保持美貌,取悦唐明皇,每天也喝三次阿胶。何良俊为明代嘉靖时名人,其在《清森阁集》之《思生》中,做诗云:
万病皆由气血生,将相不和非敌攻。一盏阿胶常左右,扶元固本享太平。
借用气血不和,百病由生,长服阿胶则可扶正固本,身强体健的道理,抒发其思想感情。何氏屡试不中,于是幽居书房20年,以隐待仕。后来嘉靖皇帝知道了此人,怕落下遗贤之名,于是授其南京翰林院孔目一职,这是很小的一个闲差。何公新衣上任3天即感慨万千:“吾门清森阁在海上,书画琴瑟,观海听涛,何恋栈于斯!”遂伴职回乡,81岁无疾而终。后来汪棣在《特雅堂集》中这样调侃他说:
清森阁上阿胶盅,亦书亦琴思养生。孔目职小难恋栈,夕阳携涛近帘栊。
可谓茶余笔记的一段佳话。
慈禧太后为清代咸丰帝奕伫之妃,同治、光绪两朝实际的最高统治者,是影响中国历史的大人物。而阿胶亦与慈禧太后有一段不解之缘。清代咸丰皇帝晚年无子,懿贵妃好不容易怀了孕,又不幸患了“血证”,虽四方寻医问药,仍无起效,胎儿几将不保。恰逢户部侍郎陈宗妫是山东东阿县人,他将阿胶献给皇上和懿贵妃,懿贵妃服用此药后,血证得愈并保住了胎元,足月生下了一男孩,这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懿贵妃母以子贵,成为慈禧太后。同治(载淳皇帝)时宫廷每年指派四品钦差监制阿胶,完成后带回宫中专供宫廷使用。由于熬制贡品阿胶要精工制作,一次制胶需九天九夜方能完成,故又称之为“九天贡胶”。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洋务大员李鸿章出使英国。时年已74岁的李鸿章,咳喘连连,加之夜思国事,内忧外患,难以安眠。临行之前,慈禧太后赐方剂,以阿胶为主,配以人参、熟地、知母、贝母等。李鸿章—路服用,并大称其妙。由此可见,阿胶的药用历史之久,滋补作用之强,人们喜爱之极,是其他药物所不能比拟的。
阿胶,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在我国有着长达2500年的应用史,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已经有了阿胶的药用记载。
阿胶因产自山清水秀的山东东阿县而得名。东阿县的驴体壮膘肥,毛色乌亮,皮质特别适宜熬胶。东阿县熬胶所用的阿井水并非普通之水,井水中钙、镁、钠等矿物质含量极为丰富,每担阿井水比普通河水或井水重3市斤左右。东阿县因拥有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故阿胶生产世代相传,久盛不衰,素有“阿胶之乡”的美称。这里生产的阿胶,比如百年堂阿胶质量上乘,质量上乘,自古以来也都深受广大皇宫贵族和达官显贵的喜爱和追捧!
随着阿胶被历代皇宫后妃的大量使用,加上帝王征战沙场保养身体,王公贵族交往馈赠,上流精英社会大量使用,而一度使阿胶成为历代的“奢侈品”,与“人参鹿茸”,共称滋补三大宝。
医神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称阿胶为“圣药”。 至今,阿胶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妇女胎、经、产病和一些内科疾病服之,能滋阴补肾,安神定魄,强筋健骨,延年益寿,有病能治病,无病可强身。在国内外都深受欢迎。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