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胶从宋代起已成为成功人士的标签
在朱熹的养生清单中,我们曾经谈到,宋代朱熹劝其母“阿胶丹参之物,时以佐之”。目的是“延庚续寿”。但是在宋代,依然是“其井官封”,后果是“真胶极难得”。
在当时,这么难得的阿胶——普通人哪里吃的起阿胶,就算吃的起,又哪里买的到——朱熹朱圣人都能得到,而且还可以“时以佐之”,足见他果然是成功人士。
然而如果就因此把服食阿胶,认为是大宋朝时尚生活的元素,并不特别准确。准确的说,这样的福分只是当时一小撮成功人士的标签。
不过也有好消息。正是在宋代,阿胶的江湖地位开始大跃进,成为一小撮成功人士显赫于人的贵重滋补品,只是这场大跃进的自然结果,而不是原因。
在此之前,我们曾经谈到,唐代时牛皮依然可以入胶,但到了宋代,牛皮制成的阿胶已经被医家轻蔑的认为不堪药用,也就是自宋代起,驴皮压倒牛皮,取得全面胜利,而牛皮胶则降为黄明胶。
其次,正是在宋元时期,出现了一个国家医药遍篡出版机构,名叫校正医药局。它的出现,对阿胶的认识与应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滋补功能成为总揽阿胶各种功能——补血、止血等的统称。
最著名的评价是杨士瀛,他说“阿胶育神,人参益气”,首次把阿胶与人参并列,而且位列在前。
我们无法知道当时朱熹之母服食阿胶的方法。但如果参考宋代校正医药局所推崇的方剂,尤其是《仁斋直指方》与〈圣济总录〉的记载,老年人服食阿胶以“延庚续寿”的方剂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胶蜜汤,一个是胶葱汤。
胶蜜汤中,阿胶补血育神,滋阴润燥,蜂蜜补气,润肠通便。一血一气,一滋一滑,可以养血生津,延缓衰老。
至于胶葱汤,阿胶甘平可以入肝经养血,复入肾经滋水,葱辛温,通脉回阳散阴寒之邪,补而不滞,共奏养血润肠之功,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