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胶起源的神秘传说

上传者:Rita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31日 点击数: 字体: 加关注
东阿阿胶族温馨提示:

据说,佛陀说法往往说的天花乱坠,但有一天,他沉默不言,只是拈花微笑,众人困惑不解,只有一人跟着微笑。这个人后来就是禅宗的源头,而禅宗,奉行的就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把一些不二法门神秘化的倾向,不惟宗教如此,就是如同阿胶的生产工艺,其起源与演变,也往往被神秘化。

一种说法是,一个叫傅氏的和尚,法力无边,能够化腐朽为神奇。比如说看到乡间被废弃的驴皮,虽然臭气熏天,多数人掩鼻而走,但老和尚却看到其中自有大用处。至于他怎么看出有大用处,没有人说的清,而其奥妙,大概也就在这个说不清。

那真是我佛慈悲,普度众生,老和尚发明用驴皮加工成胶,并传于后人。这个典故显然不是简单的乡间传说,因为极其严肃的学术经典《神农本草经》,也征信了这一传说,说阿胶,又名傅致胶,取制造之意,是傅氏制造的意思。

这个故事虽然神奇,但显然不够曲折有趣,所以就产生了另一个喜剧性的版本。这个传说说道,一个以贩驴为业的东家,夫人分娩时气血两亏,身体羸弱,只好卧病在床。她的丈夫决心宰驴进补。不料驴贩伙计们一时贪嘴,把驴肉偷吃一光,情急之下,只好熬驴皮以进。东家产妇却因吃驴胶而病愈,此方产生。

乡野传说固然可以添些韵味,但对阿胶的生产工艺,却只能更增神气色彩。甚至连大师级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的记载,也显得单薄。

记载相对细致的,还有李时珍的同时代人卢之颐,在《本草乘雅半偈》中他说:煮法必以乌驴皮, 刮净去毛,急流水中浸七日。入瓷锅内,渐增阿井水,煮三日夜则皮化。滤清,再煮粘稠,贮盆中乃成尔。冬日易干,其色深绿且明燥、轻脆。昧淡而甘。亦须陈久方堪入药。

明人刘述金记述更有记实的色彩:大锅七口,乌驴皮用牡者。皮入水已化,则每日递减一口,聚其融化之极者,止得一口,然后搭于架上,任其顺下而不断,凡四昼夜,胶乃成

清代乾隆时江苏常熟人王应奎在《御南随笔·续笔二》中补充道:火用桑柴,三昼夜始成。以麻油收者, 其色微绿, 以鹿胶收者,其色微紫。并光亮如镜,昧甘成, 无皮臭。其真者如是止矣,他说皆妄。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添加收藏]
分享给好友
分享到各大网站复制链接给好友 分享成功后要点击链接分享才生效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更多

阿胶之星

  • 区域:徐州
    服用产品:阿胶
    服用原因:保养身体,
    服用时长:从2011年服

    阿胶养颜达人

    厉女士虽然仅仅20,但其从很小就接触到阿胶,知道阿胶是好的滋补品,因为… [详细]

  • 姓名:王先生

    产品名称:复方阿胶浆

    服用原因:失眠脱发
  • 姓名:俞女士

    产品名称:阿胶

    服用原因:补气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