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郑和下西洋”的清单看阿胶的历史

上传者:Rita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31日 点击数: 字体: 加关注
东阿阿胶族温馨提示:

1405711,一支27000人的庞大混合舰队离开江苏刘家港。在此后的三十年里,郑和七次出海,最远曾到达今天非洲肯尼亚的蒙巴萨港,史称郑和下西洋

郑和是个太监。在中国历史上,太监是个地道的反派,但在太监队伍里,也有光辉形象。比如造纸术的发明人蔡伦,他身为太监的底细却未必人人皆知。

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原因,历来有两个版本。

一个说是明成祖希望耀兵异域,示中国之富强,从而达到太宗皇帝德泽洋溢于天下,施至蛮夷,舟车所至,人力所通,莫不尊视,执圭捧帛而来朝,梯山航海而进贡

但是《明史。郑和传》则直截了当的说,是因为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原来明成祖最初只是个燕王,后来打着清君侧的旗帜,夺了侄子建文帝的大位。1402年他打进南京城时,宫中起火,帝(建文)不知所终。所以弄的明成祖疑神疑鬼,就派郑和走遍天涯海角询查暗访。

那么怎么示中国之富强?一个国家的混合舰队到了人家的家门口,总要有所表示,这个表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馈赠国礼。

在长长的国礼清单中,就有阿胶。至于数量多寡,则不得而知。

事实上,自明代洪武年间,阿井就因黄河屡次泛滥而基本废弃,阿胶生产中心从阿城镇迁移到东阿县的其它两个镇,在这个过程中,产量是不可能大规模增加的。

按历代阿胶上贡的数量,唐代《元和郡县志》记载说,岁贡阿胶200小片,大致相当于今天的15斤左右,到了晚清,这个数字大致在50公斤左右。所以明代每年阿胶的进贡数量,也就是几十斤。

从这点来推断,郑和下西洋虽然携带阿胶作为国礼,但数量不会太多。其次,郑和航海路线经东海南海,穿马六甲海峡,沿孟加拉湾、阿拉伯海、阿曼湾、亚丁湾、红海直至东非海岸,沿途国家估计有几十个,就是每家一斤也不够分配的。

不过东南亚国家尤其是华人圈,服食阿胶的习惯至今依然成风,不知与郑和是否有关系。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添加收藏]
分享给好友
分享到各大网站复制链接给好友 分享成功后要点击链接分享才生效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更多

阿胶之星

  • 区域:徐州
    服用产品:阿胶
    服用原因:保养身体,
    服用时长:从2011年服

    阿胶养颜达人

    厉女士虽然仅仅20,但其从很小就接触到阿胶,知道阿胶是好的滋补品,因为… [详细]

  • 姓名:王先生

    产品名称:复方阿胶浆

    服用原因:失眠脱发
  • 姓名:俞女士

    产品名称:阿胶

    服用原因:补气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