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地”阿胶的原产地到底在哪里?

上传者:Rita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31日 点击数: 字体: 加关注
东阿阿胶族温馨提示:

祖国医学对中药材崇尚道地。所谓道地药材,是指中医在选择一种药材入药时,为了保证其疗效,经常把药材的出产地与药材名字并称,以指代在特定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许多惯称。比如,云木香,即是指云南所产的木香;浙贝母,即是浙江所产的贝母;广藿香,即是广东所产藿香。又如,党参、秦皮,等等。阿胶亦然。

我国最早的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记载:阿胶生东平郡,煮牛皮作之,出东阿。南朝梁代陶弘景《名医别录》曰:出东阿,故曰阿胶也。清代吴仪洛《本草从新》载:真胶产于古齐国之阿地。清末曹炳章《增订伪药条辨》云:阿胶出山东东阿县,以纯驴皮、阿井水煎之,故名阿胶。其色光洁,其味甘咸,其气清香,此真阿胶也。由此可见,阿胶是东阿所产的道地药材。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优质的阿胶总是与东阿一地紧紧相联,阿胶也就逐渐成了这一药材的专有名称。东阿阿胶之所以始终名冠天下,这不得不归功于这一带人民熬胶技术的传承和此地方圆百里独特的地下水。

随着历史的发展,地域界限的更改,那今天的阿胶原产地到底在哪里呢?下面就让我们以探究竟。

古东阿县城在春秋时期名柯邑,在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西北3公里处。这里古济水与黄河并行流入大海,河曲形成大陵,故名曰“柯”。战国时称“阿”或“阿邑”。秦朝改阿邑为东阿,立东阿县,属东郡。汉承秦制。至北魏时,治所东迁,原治所渐为黄水淤废。其后因屡遭黄河泛滥之灾,县城治所屡有搬迁,但都在方圆百里之内。

至明代洪武年间,迁至谷城县,即今平阴县东阿镇,改谷城为东阿县。直至抗日战争时期,1940年建立了抗日县政府,1947年黄河西政治安定,县政府又迁铜城,即今东阿县城所在地。

建国后,以黄河为界,重新划定辖区,东阿镇属平阴县。由此形成了今天的格局。

东阿县区域变迁,概言之,分为三个阶段:

     古东阿 唐宋时期,东阿在今天的阳谷阿城镇,因此,阳谷阿城镇可称为古东阿

     老东阿 公元1048年,黄河在商胡埽(河南濮阳东北)决口。公元1194年,黄河在阳武(河南原阳)决口,水淹东阿。加之明清时期,阿城水源枯竭,狼溪河成了新水源,遂迁往平阴县东阿镇,因此,平阴东阿镇可称为老东阿”。

     今东阿 解放后,由于区域划分问题,阿城镇、东阿镇分别划归平阴和阳谷,新的东阿县因有很多明星大企业云集崛起,并成功申报了阿胶的世界非文化遗产,成为阿胶的生产中心。因此,今天的东阿县城可称为“今东阿”。

因此,阿胶原产地,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泛东阿区”,即包括:

1.       今属聊城市阳谷县的阿城镇,是最早的东阿县治所在地。古阿井就在今阳谷阿城镇西北2公里处的岳庄村。

2.       今属济南市平阴县的东阿镇,是后来的东阿中心地,现也有一些明星企业汇集如此。

3.       今属聊城市东阿县铜城镇。1947年以后,东阿县的铜城镇成为东阿县驻地。现东阿建立了阿胶文化苑,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阿胶之乡,并与茅台镇、景德镇一道,成为受国家原产地保护的中国三大传统特产名镇。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添加收藏]
分享给好友
分享到各大网站复制链接给好友 分享成功后要点击链接分享才生效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更多

阿胶之星

  • 区域:徐州
    服用产品:阿胶
    服用原因:保养身体,
    服用时长:从2011年服

    阿胶养颜达人

    厉女士虽然仅仅20,但其从很小就接触到阿胶,知道阿胶是好的滋补品,因为… [详细]

  • 姓名:王先生

    产品名称:复方阿胶浆

    服用原因:失眠脱发
  • 姓名:俞女士

    产品名称:阿胶

    服用原因:补气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