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论阿胶
《神农本草经》成书于秦汉时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阿胶便始载《神农本草经》,并被列为上品,称:“味甘,性平,无毒,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痛。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轻身益气。”
《别录》认为阿胶“主丈夫小腹痛,虚劳羸疲,阴气不足,脚酸不能久立,养肝气。”
唐代名医陈藏器认为“诸胶皆主风、止泻、补虚,而驴皮胶主风为最。”
明朝著名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著有被后人誉为“东方药学巨典”的《本草纲目》,该书记载:“阿胶,《本经》上品,味甘,性平,无毒。”“和血滋阴,除风润燥,化痰清肺,利小便,调大肠,圣药也;”“阿胶育神,人参益气也”,并称:“阿胶大要只是补血与液,故能清肺益阴而治诸症”。《本草纲目》还认为“阿胶疗妇人血痛、血枯、经水不调、无子、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疾。”
明朝大医学家廖希雍认为,阿胶“入肺肾补不足,故又能益气,以肺主气,肾纳气也。气血两足,所以能轻身也”。
《本草求真》说阿胶“既入肝经养血,复入肾经滋水。水补而热自制,故风自尔不生。”
清代叶天士,为我国杰出的医学专家、临床温病学家,他在所著的《临床指南医案》中认为阿胶是“血肉有情之品”,滋补最佳。
近代著名中医专家叶熙春在为患者定开膏滋方时十分推崇东阿阿胶的神奇功效,叶老几乎每张膏方必用阿胶,用量以90克为多,营血内虚者加至180克,肝肾阴虚者为110克上下,兼有胃病而中脘痞胀减至60克,个别痰多黏稠者则不用,改为其他胶类。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