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饮食养生原则

作者: 来源: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0日【字体:

    秋季,从立秋开始,经过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等六个节气,即农历7、8、9月份。秋季是一个金风送爽、万物成熟、硕果累累、喜获丰收的季节,其主要气候特点是天气干燥日照长,中医认为,燥气从性质上分,有温燥与凉燥之分。初秋之气,由于禀受了夏季炎热气候的余气,刚烈萧杀,形如老虎咬人之凶猛,称之为温燥;深秋之气,由于接近寒冷的冬季,寒意渐加,则称之为凉燥。人们在秋季会觉得口鼻干燥、渴饮不止、皮肤干燥甚至大便干燥等。秋季饮食保健当以润燥益气为中心,以健脾补肝清肺为主要内容,以清润甘酸为大法,寒凉调配为要。
 
    秋高气爽,气候干燥,气温逐渐降低,湿度逐渐减小,有时秋雨连绵,天气忽冷忽热,变化急剧。因此平时要多饮水、以维持水代谢平衡,防止皮肤干裂、邪火上侵;应多吃蔬菜、水果,以补充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代谢物,起清热解毒之效;多吃豆类等高蛋白植物性食物,少吃油腻厚味。秋季气温凉爽、干燥,饮食上应“少辛增酸”,以养肝气。秋季应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胡椒、生葱等,多吃食用芝麻、糯米、蜂蜜、荸荠、葡萄、萝卜、梨子、柿子、莲子、百合、甘蔗、菠萝、香蕉、银耳、乳品等柔润食物。此外,也可吃点用人参、沙参、麦冬、川贝、杏仁、胖大海、冬虫夏草等益气滋阴、宣肺化痰的保健中药制作的药膳。


 

    秋季,各种瓜果大量上市,应注意不宜过量食用,否则会损伤脾胃的阳气。滋阴补益之品多腻滞,如胃中有湿、有寒则不相宜,可加生姜、葱、陈皮丝等调料。可以祛寒湿行滞,粥食可加薏苡仁、大枣、厚朴等。
 
    秋季气候干燥,空气湿度相对变小。清肃而干燥的空气容易耗人津液,使人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秘结、皮肤干燥等现象。同时,由于炎夏转入凉秋。人体常常觉得比较舒服,由“疰夏”而致的身休消瘦渐渐地恢复,胃口和精神的转好,使秋季成了一个最佳的进补季节。秋季宜平补,这是根据秋季气候凉爽,阴阳相对平衡而提出的一种进补法则。所谓的平补,就是选用寒温之性不明显的平性滋补品,如上面所提及的补品,都是平补之品。另外,秋季阴阳虽相对平衡,但燥是秋季的主气,肺易被燥所伤。进补时还应当注意润补,即养阴、生津、润肺,采取平补、润补相结合的方法,以达养阴润肺的目的。
 
    饮食有节制益人,无节制则伤人。在秋季饮食保健应注意饮食定时,是为了让胃肠生理机能维持正常的活动,使其有序进行消化,不至于紊乱或过劳。饮食定量,是为了避免胃肠超负荷的活动,以防损伤胃功能,造成消化不良,或生胃病,如饮食不足则不能满足消化功能所需,也会使消化功能衰退。定时定量食饮。都是为了保养胃肠生理机能,维持生理机能正常活动,进而能保证输送人体各脏腑、各机体组织所需的营养。老年人和小孩消化力较弱,更应定时定量进食。每餐以九分饱为度,也最为适宜。

 

 
    食物的合理周配,根据气候变化和人体盈缺而定。秋季气候干燥,食宜去燥;秋季阳气渐衰,应敛气宁志。因此,食忌辛苦,因辛味能发散,其行气功能与秋季气候特点相左,战不宜食;苦味能泄能燥,也与气候变化不合。秋季宜食清润甘酸和寒凉的食物,寒凉能清热,甘味食物的性质滋腻,有缓急、和中、补益作用,酸味食物有收敛、生津、止渴等作用。每一食物都具有性和味,有的食物或兼有其他味。如兔肝兼有甘、苦、咸三味,白鸭肉就有甘、咸二味;蜂乳有甘酸二味,其作用也就具有甘味和酸味二种功效,加上气的作用,就有三种功效。同一味而性不同,其作用也有差别,如羊奶、牛奶其味均是甘,而羊奶性温,牛奶其性微寒,寒能祛热,温能祛寒,故羊奶能补中扶寒,牛奶则能补中清热,又能补益敛气。
 
    元代医家邹铉在《寿亲养老新书•饮食调治》说:“老人之食,大抵宜其温热熟软,忌其粘硬生冷。”这是有道理的,因为老人消化能力已在衰退,粘性大和硬度大的生冷食物确是不能消化,粘性食物腻滞,导致胃之升降功能障碍,生冷而硬的食物,会损伤胃肠,会造成胃病,胃胀等症。在秋天,天气转凉,更不宜食粘硬生冷食物。因此,食要温热熟软,有利于消化和吸收,以益脏腑。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翼方•养老食疗》中说:“每食必忌于杂,杂则五味相扰,食之不已,为人作患。”意思是说,每次进食,食物的品种不宜太多,食物品种太多,各种滋味互相干扰,吃得多了,对人有害。秋天,每餐进食宜简不宜繁,这是由于人体阳气衰弱,胃气亦弱,每餐吃品种繁多的食物,有碍消化,使胃致病。由此,就应调配好,以适应人体维持正常活动之需求。

 

收藏

上一篇:白露节气饮食之香酥山药[ 09-06 ]

下一篇:秋季宜食补[ 09-10 ]

有时候你会觉得暴饮暴食是由负面情 绪引起来的,但事实上,快乐时的行为也 不容忽视了健康,毕竟人生...

    • 职称: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 [详细]
    • 职称: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山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山东中医药大… [详细]
    • 职称: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从事…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