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的由来

作者: 来源: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31日【字体:

    冬病夏治的产生,源于人们对疾病规律的认识。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寒类疾病。夏治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暂未发作的季节辨证施治,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症状。从小暑至立秋,人称为“伏夏”,即“三伏天”,这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治疗,可以使患者的阳气充实,增强杭病能力。依据中医“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除了在冬天发作时治疗之外,常常采用冬病夏治的方法治疗,在夏天未发病时,就培本以扶助正气。人体正气旺盛,抵抗力增强,到了冬天就可以少发病或不发病。实践证明,冬病夏治具有良好的效果。例如,慢性支气管炎利用夏季调理脾胃,可健脾去痰,使冬季病情得以缓解,有的还可治愈;支气管哮喘患者利用三伏天进行敷贴,可使冬季病情明显得以缓解;糖尿病患者可以利用夏季把血糖降到正常范围,对日后病情的控制极为有利;关节炎患者可以利用夏季进行治疗,减少冬季发病的机会。这一切都说明了夏季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意义。
 
    冬病夏治属于预防性的治疗措施之一。《内经》中有“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记载。“治未病”,一是“未病先防”,是指在未发病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这是最理想的积极防病措施;二是“既病防变”,是指一旦疾病已发生,则应争取尽早诊治,以防疾病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发展、转变。《内经》揭示和阐明了一个重要的调、养、治原则:“春夏宜养阳以防阳气易损。秋冬宜养阴以防阴精易耗。”这个理论也指导了冬病夏冶、夏病冬防的治疗原则,提示人们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
 
    一般说来,春夏温热,人体阳气活动旺盛,阴津往往容易随汗液外泄而耗伤。人们为了适应这种气候变化,比较注意养护阴津,往往不自觉地忽视了养护阳气。素体阳虚之人若不注意保养,则阳气虚损的情况会更加严重。
 
    夏季养生重在养阳,应从六个方面入手:
 
    ①调精神:老年人重在精神调摄,遇事皆恬静虚无,泰然处之,切忌大喜大悲。
 
    ②慎起居:夏季自然界万物生长旺盛,老年人的起居也应随之做适应性调节,如清晨早起,洗漱后在室外清静处散步慢跑,呼吸新鲜空气,舒展人体阳气。
 
    ③节饮食:夏季昼长夜短,天气温热,应注意饮食调节,切勿极饥而后食,食不可过饱。亦忌极渴而后饮,饮亦不宜过多。老年人还须慎食瓜果冷饮,以免伤脾胃阳气。
 
    ④巧运动:老年人宜通过各种有益的运动来活动筋骨、调畅气血,养护阳气。
 
    ⑤重食疗:素体阳虚的老年人,常食公鸡、红枣、核桃、鲤鱼等益气温阳的食物,以及具有温阳祛寒功效的药粥等,往往能收到益气强壮的功效。
 
    ⑥借药冶:老年人素体阳气羸弱者,可适当服用益气补阳滋补品来养阳度夏。
 
    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关节痛、中风(脑血管意外)、胃肠道疾病患者以及免疫力低下、体虚易感冒者,好发于冬季、反复发作,危害健康。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治病重在治本。一般从每年六月份开始(农历三伏天前后)开始冬病夏治,中西医结合,内外兼治,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强患者自身对疾病的抵抗力。

 

收藏

上一篇:夏季进补宜食鸭[ 07-30 ]

下一篇:冬病夏治的特点[ 07-31 ]

有时候你会觉得暴饮暴食是由负面情 绪引起来的,但事实上,快乐时的行为也 不容忽视了健康,毕竟人生...

    • 职称: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 [详细]
    • 职称: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山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山东中医药大… [详细]
    • 职称: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从事… [详细]